您好,欢迎访问河南中原蓝少康酒业有限公司官网!

奠基人




方心芳(1907.3.16-1992.3.24),生于河南省临颍县,中科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家。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促进了我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参加工作后在“黄海”社长孙颖川指导下,他的第一项研究工作是改良高粱酒的酿造方法。他们用高薪招聘酿酒师傅,在社内建立实验工厂进行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找到了酿造高粱酒时原料利用率太低的主要原因是大曲中的有用微生物活性太低。针对这个问题,选出了糖化力强的米曲霉和发酵力强的酵母菌做成麸皮曲,并加入酒母来代替原有的大曲,结果既提高了出酒率,又节约了制曲用的粮食原料。

1932年创建了威海酒厂,他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到唐山和山西汾酒厂做考察,写出了关于我国制曲酿酒的第一批科学论文。抗日战争期间,方心芳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用人尿代替硫酸铵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出了酒精,为缓解大后方汽车能源困难做出了贡献。在四川乐山全华酿造厂,他进行改造酿酒用大曲的试验,在大曲中接种曲霉、根霉和酵母菌,提高了大曲的糖化和发酵效率。同时对制曲的场所曲房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一年四季生产大曲。

1952年,方心芳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在北京酿酒厂开展工作,将用大曲酿制二锅头酒的传统生产方法改为用麸皮曲生产。这项工作对后来在全国普遍推广的“烟台酿酒操作法”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960年,他到酒乡茅台实地调查,并派人常住酒厂进行大曲和酒醅中微生物的分离,同时组织力量在北京的实验室中开展鉴定工作。

70年代我国对浓香型白酒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方心芳怀着满腔热情给予支持和提倡,并指导人们在自己的故乡研制了一种优质浓香型白酒。